跳动百科

2018 MacBook Pro 开箱评测

柳贝亨
导读 3C爱好者的老黄历中印着一个传说:新出的笔电,要撑到第三代再买。在力求设计感和轻薄的当代,这样的偏见其实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几代更新

3C爱好者的老黄历中印着一个传说:新出的笔电,要撑到第三代再买。

在力求设计感和轻薄的当代,这样的偏见其实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几代更新后,最初工业设计中的弊病已经被充分暴露出来,厂商也会根据用户的反应做出一些改进。

而对于苹果这样的开创者而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时间的滋养,会大大提升人们对新概念的接受度。

比如MacBook Pro,自2016 年的迭代之后,就一直面临爱之深责之切的争论——激进的接孔设计(仅有USB Type-C)、糟糕的键盘手感和鸡肋的Touch Bar。

如今进化到第3 代的它,离终极生产力设备还有多远?

在文章开始前,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导读,看看新MacBook Pro 这次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处理器从1GHz 的第7 代intel i5 双核处理器,升级到3GHz 四核第8 代intel 处理器(13 英寸)

协处理器从T1 升级至T2

新增加入最高支援2TB(13 英寸) 及4TB(15 英寸) SSD 选配

电池换装为58 wh容量的电池

采用配备矽胶薄膜的第三代蝶式键盘

萤幕支援可自动调节色温的「原彩显示」(True Tone)

音质更好的喇叭

依然是那个熟悉的外观

虽然苹果这次对2018 款MacBook Pro 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但这些升级并不包括电脑外观。

因此我们把苹果2016 年后的三款MacBook Pro 放在一起,都没看出外观有任何区别。还是那个熟悉的灰银配色、熟悉的Touch Bar、熟悉的大触摸板,还有那熟悉但又不会发光的苹果Logo。

新键盘比过去爽太多了

在本周稍早,iFixit拆解了全新的MacBook Pro,最让他们惊喜的,是新电脑所配备的第三代蝶式键盘。

虽然这次苹果并没有对蝶式键盘进行结构上的大改,但仍然给键帽和底座之间加入了一层有薄膜,目的是为了带来防尘和降噪的效果。

实际上,苹果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较早前,苹果承认在MacBook和MacBook Pro两款电脑上所采用的蝶式键盘存在设计缺陷,在灰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蝶式键盘会因此而失灵。

▲ 图片来自:iFixit

不知是因为这件事而导致新MacBook Pro火速上架,还是一个单纯的巧合。就在苹果这份公告发出后不久,配备第3代蝶式键盘的新MacBook Pro突然上架,给大家来了个措手不及的同时,也完美解决了饱受诟病的「键盘进灰Bug」。

那么这层矽胶膜是真的有效吗?iFixit 在拆机之后做了一次测试。

在测试中,iFixit 拆开了新MacBook Pro 的几个键帽,并将萤光粉末吹到键盘上。之后他们用萤光灯照射了这些萤光粉,发现这些萤光粉都落在了底座的四周,并没有入侵到键盘内部。显然这层矽胶膜起到最关键的保护作用了。

其实除了防尘,苹果也对新MacBook Pro 的键帽字体进行了重新设计。

对比2017 款MacBook Pro 后,我们发现2018 款在Option、Enter 等键帽中采用了不同的字体印刷。

苹果为什么要更换键盘上的字体,[email protected]——苹果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方便在维修不能开机的电脑时,苹果的Genius 们能快速辨别机型且避免拿错替换零件的情况。

虽然只是个猜测,但网友的观点其实也并非毫无道理。

虽然苹果表示将会免费为初代、第二代蝶式键盘的受影响用户进行部件更换。但在最近发表的公告中,他们明确表示了第三代蝶式键盘仅适用了于新MacBook Pro,而旧款仍然是更换为原来型号的替换件,并非是改良后的新键盘。

▲ 左边为2018 款,右边为2017 款

当然,更换字体这事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苹果也未曾对外提到过这点,我们大概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变化就好了。

有了这一层矽胶薄膜,新键盘能带来更低的打字噪音,苹果也将其定义为新键盘的卖点之一。

但实际上,经过几款设备的对比,新键盘的敲击声只是比2017 款要稍微更低沉一些而已,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降噪效果。

不过可以赞一个的是,虽然键盘的噪音控制并不算明显,但得益于新加入的矽胶薄膜,2017 款那干涩的打字手感在2018 款上得到了改善。

通俗地讲,新键盘的手感更「柔」了,即便是长时间打字也感觉很爽。

四个Thunderbolt 3接口的无限可能

除了15英寸版最高能上到夸张的英特尔i9处理器和4TB的SSD以外,在8代处理器的支援下,苹果也在新MacBook Pro 13英寸款上补全了在2017款上只有2个全速Thunerbolt 3的遗憾,带来了4个全速传输、最高速度40Gb/s的Thunderbolt 3接孔。

4个Thunderbolt 3接口能帮我们干嘛?这和之前的体验有差别吗?

有,而且差别很大。

之前我用非Touch Bar 版本的MacBook Pro 去连接5K 显示器做测试,但当我连接上了之后,我的电脑就不能支援外设硬碟的高速传输了。我得需要先把硬碟内容导入到电脑内,才能在外置显示器上输出。

现在新MacBook Pro 多了两个全速的Thunderbolt 3 ,我不但可以用任意一个接口来完成电脑到外接高速磁盘的数据传输,而且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接口来进行5K 解析度的画面输出。

甚至乎,我能同时输出两个5K 画面到两个显示器里。

MacBook 也能用上「嘿,Siri」了

早在2016 年发表的MacBook Pro 上,苹果首度加入了整合Secure Enclave 模块的T1 协处理器,并且将其作为Touch ID 指纹数据的专用储存晶片。而在2018 款的新MacBook Pro 上,苹果将iMac Pro 的T2 协处理器「塞」进了这款笔记本电脑当中。

▲图片来自:iFixit

和T1 的任务一样,T2 协处理器的作用主要是协调管理& 储存加密。

简单来讲,T2 的角色就是主处理器的一个帮手,它可以与系统的各个管理控制器进行整合管理,从而无需透过主处理器去进行资源调度、加密储存内容。

而在T2 协处理器的支援下,Siri 在macOS 上也不再鸡肋了。在双手忙着打字时,我们同样也可以像iPhone 一样透过「嘿,Siri」来唤出Siri 助手。

嘿,Siri 帮我打开爱范儿主页吧。

有利也有弊的新萤幕

苹果这次虽然没有对新MacBook Pro 的萤幕做出硬体上的升级,但仍然在萤幕功能上加入了原彩显示(True Tone Display)强化了使用体验。

在萤幕上方的FaceTime HD 摄像头旁边,是环境光感应器,它是专门为「原彩显示」功能而加入的一个感应元件。

「原彩显示」这个功能相信大家也对它并不陌生,早在之前的iPad Pro 和iPhone 上我们就已经接触过这个功能。

相比与同为萤幕调节用的Night Shift,原彩显示在日常使用时能自动根据场景来进行冷暖色温调节,以到达到当前场景下最舒适的观看效果,这跟需要定时或手动开启的Night Shift 还是有区别的。

有意思的是,「原彩显示」功能是可以输出到外接显示器上的,MacBook Pro 会根据当前环境对外接显示外面进行自动调节,但前提是你的MacBook Pro 不能合盖使用。

否则,你的外接显示器就不能支援「原彩显示」了。

不过,「原彩显示」的出发点虽然是好,但我最终还是选择把它关闭。

原因很简单,因为MacBook Pro 是我的工作用机,虽然我在写稿时很享受原彩显示带来的暖色效果,但我的工作还需要后期处理图片,萤幕显示色彩肯定是越还原越好。

因此,当我在光线不理想的环境下处理图片时,「原彩显示」会自动将萤幕调成偏黄的暖色温,这样对我来说显然会对图片的最终效果造成偏差。

所以我干脆把「原彩显示」关闭,仅打开了定时开启的Night Shift 在夜间用着就够了。

大家最关心的性能& 散热

这次13 英寸的MacBook Pro 在性能上最大的提升就是CPU 部分的改进,正好我们几位同事手头上还有其它几款MacBook Pro,包括2017 年的13 英寸和15 英寸款、以及2016 年的13英寸款,均为带Touch Bar 的顶配版本。

所以,这次我们也拿来做一次对比测试,下面也会为大家提供几组参考数据。

从最核心的处理器来看,13 英寸MacBook Pro 搭载的是第8 代Intel i5-8259U 处理器,由于核心数从去年的2 个提升到了4 个,理论性能基本可以达到2017 年的15 英寸标准版的水准。这意味着就算是使用Photoshop 或是Lightroom 这样的Adobe 全家桶来大批量处理图片,也很少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更直观的数据可以参考CINEBENCH R15 以及Geekbench 4 的测试分数。和官方宣称的「速度提高2 倍」的说法一样,今年的13 英寸款的处理器性能对比前代基本是大幅超越,也比2016~2017 年的升级给力得多。

让人意外的是,哪怕是对比去年15 英寸的i7 版本,新MacBook Pro 13 英寸款仍然有着一定优势,甚至你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加钱定制性能更好的i7+16GB 内存版本。

但考虑到功耗问题,如果是持续高负荷的作业,i7 版在综合表现上并不会占据多少优势。

至于GPU 方面,虽然受限于Iris Plus 655 核显的性能,13 英寸款的图形处理能力还是不如配备了AMD Radeon Pro 独立显卡的15 英寸款,和去年的650 比起来也仅仅只是「有进步」 ,提升十分有限,这点还是比较可惜的。

不过,考虑到本次苹果还专门推出了独立的外接Blackmagic eGPU,所以如果你平时需要外接显示器使用MacBook,又对笔记本的图形渲染能力要求较高,不妨考虑下13 英寸版搭配一台eGPU 的组合,整体表现丝毫不弱于去年的15 寸。

更何况,在外出的情况下,你还可以继续享受13 英寸款带来的体积优势。

而新MacBook Pro 15英寸版本的性能表现就更为残暴了。和13寸一样,这次的15寸处理器也多出来2个核心,自然对账面参数也有所帮助,仅基础款配备的6核酷睿i7-8750H就已经超过2017款顶配版整整一个身位,更别说最顶配的酷睿i9晶片,主频达到了9GHz,Turbo Boost后更是可以一举冲到8GHz,还可以选择32GB的LPDDR4内存规格。

还有一个是SSD硬碟的小改进,我们手头上的13英寸款MacBook Pro配备的是256GB的固态硬碟,写入速度和2017款同期256GB版本基本保持一致,而读取速度则略有提升。但如果SSD容量不同的话,速度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事实上从去年High Sierra开始,苹果就已经在macOS上启用了名为APFS全新文件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SSD硬碟的读写处理效率,基本上也能算是当前消费级市场的旗舰水准了。

▲ 图片来自:Businessinsider

但在激增的性能背后,也意味着这一代MacBook Pro需要承担更高的功耗。TDP在28W的13英寸版本的情况应该还好,虽然今年苹果整体还是沿用2016年的MacBook Pro模具设计,但从实际测试来看,不管是2017款还是2018款的13英寸版,持续运行CINEBENCH R15时的散热口和键盘上部温度,基本都在38~41摄氏度之间波动,算是温热的状态,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风扇声。

但对于搭载了i7 和i9 核心的15 英寸版本来说,再继续沿用原有的散热策略,可能就无法满足处理器的高负荷需求了。

从国外Dave Lee的测试以及其它的温控评测来看,i9版本的15英寸版MacBook Pro现有的散热策略仅仅能应对轻度和中度任务作业,一旦CPU在长时间处于满载状态就会被降频,无法完全发挥出原有的性能。

尤其是搭载了i9处理器的15英寸版,以Dave Lee的情况,在Adobe Premiere Pro高负荷影片渲染作业下根本无法保证稳定的运行状态,频率一度低于i9 9Ghz的标准,连去年的15寸i7款都能反超一局。

而9to5Mac的测试则更有意思,他们选择了Final Cut Pro的4K影片渲染进行测试,但尝试用软体关闭了i9六核心中的其中两核,结果发现四核心的渲染速度会比六核心还要快几十秒,如果是在冰箱这样的低温环境下,速度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另一位知名播主Jonathan Morrison就专门使用了两台2018年的15英寸、i7和i9规格的MacBook Pro进行了多轮对比测试,包括像Adobe LightRoom RAW照片批量导出、Final Cut Pro 4K影片渲染等,他表示i9版本依旧会比i7版本速度快1-2分钟。

而我自己也咨询了一位刚入手了新MacBook Pro 15英寸+i7处理器版本的朋友,他根据这几天的使用情况告诉我,只要你没有很重度的办公需求,肯定还是能感受到处理速度的提升。

但如果有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行需求,在键盘面和转轴部分确实能感受到比去年更明显的温度提升,如果没有很好的散热措施,出现开倒车的情况也不奇怪。

所以,这一代MacBook Pro的过热情况,到底谁该出来负责?我认为这里有软体的因素,也有硬体的因素。

▲同样是i9处理器,感受下别人的体积和散热口.图片来自:Hybridtechcar

从软体来说,前文所说的Prmmiere Pro会出现效率变低的情况,可能是软体本身还未对新MacBook Pro的多核心架构做适配处理,就算同是专业工具,苹果自家的Mac软体在MacBook上往往就会有更明显的处理优势,这背后也有底层优化的功劳。

而从硬体层面来看,和「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不仅是MacBook Pro ,哪怕是大部分独显轻薄Windows笔电,它们的尺寸大小已经对处理器的散热能力产生了制约,想要稳定发挥出i9处理器的全部性能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事情。除非你的目标是一台三四公斤重、且体积超大的微星或外星人游戏本。

当然,如果苹果愿意舍弃风扇噪声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目前保守的风扇散热策略,那么也应该可以缓解一部分散热需求。

▲ 网友恶搞新MacBook Pro 图片来自:微博

综合来看,这次配备了i9版本的15英寸MacBook Pro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只有文字处理和日常娱乐需求的人,只要买13英寸i5版本就好了;哪怕是对有一定专业需求的用户来说,标配i7版本也基本能覆盖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毕竟在同等散热条件下,i7和i9版本的差距也没有想像中的要大,而这部分多出来的升级费用,不如花在内存和硬碟上来得实在。

所以,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如果你现在就有入手新MacBook的需求,还是建议慎重考虑15英寸的i9版本。与其将它和降温风扇或是冰柜放在一起,倒不如选择一台稳定性更好、价格更实惠的标配版MacBook Pro。

规格上去了,续航表现还好吗?

相比起2017 款MacBook Pro 的电池,13 英寸的2018 款MacBook Pro 搭载了容量更大的58 wh 电池,比前者同规格的42 wh 要大了不少,甚至比「大电池」著称的17 款非Touch Bar 版本的55 wh 电池还要更大。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即便是增加了电池容量,新MacBook Pro 的总重依然被控制在37kg,几乎能与MacBook Air 的35kg 媲美。

▲图片来自:iFixit

不过,虽然这次2018 款MacBook Pro 增加了电池组的电芯数量。但苹果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依然还是10 小时,和2017 款MacBook Pro 一致。

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官方在性能提升之后的考虑,透过提升电池容量,让性能增强的新款在续航能力上维持平衡。

从实际体验看,2018 款MacBook Pro 的表现还是能够满足到我的预期标准:

我从周六下午1:50开始使用电脑,此时电脑剩余电量为100%%,期间一直使用Bear工具来撰稿、用Chrome浏览多个网页查找资料、微信一直在线,并使用爱奇艺客户端播放了5小时的1080P影片。直到周日上午的1:58分,电脑显示剩余电量为6%%。

为了更准确地收集续航数据,在使用期间,我将电脑萤幕固定在50%% 的亮度、关闭原彩显示、Wi-Fi 保持在连接状态,并模拟日常使用加入了共5 小时的合盖待机时间。

最后透过整理统计,在中等强度的使用下,2018 款MacBook Pro 的续航时长能达到约8~9 个小时,接近官方公布的续航时间;而在如长时间后期处理、游戏等重度使用下,续航总时会缩减到4~5 小时左右。

之后,我将2018 款和2017 款MacBook Pro 进行对比,发现2018 款MacBook Pro 在数据上比前者大约长了2 个小时的续航时长。不过考虑到测试软体、使用习惯和机器本身的差异,两者的实际使用差距应该是小于2 小时。

另外,我们也透过「1 小时续航测试」做了一次简单的续航对比:

在亮度保持在70%%、Chrome 保持在4 个标签页、微信全程上线的测试条件下,我们从上午9:00 开始测试。60 分钟下来,2017 款MacBook Pro 的电量下降了8%%,剩余92%%;而在相同环境下,2018 款MacBook Pro 则消耗了10%% 的电量,剩余90%%。

影片测试的话,我们选择在腾讯上用「蓝光1080P」的规格看了30 分钟影片,亮度同样是70%%,声音则是在50%% 上用自带扬声器外放。2017 款MacBook Pro 的电量在这里消耗了11%%,而2018 款则仅消耗了4%% 而已。

如果单就续航这一点看来,2018 款MacBook Pro 也有不错的表现。虽然没有大的更新幅度,但也依然能保持在上一代的水准。考虑到更高的功耗,2018 款MacBook Pro 有这个表现也都足够了。

购买建议

现在买枚配备Touch Bar 的MacBook Pro 还合适吗?

尽管苹果在今年更新了MacBook Pro 系列的4 款产品,但非Touch Bar 的MacBook Pro 机型这次却没有参与更新,多少也让人感到有点遗憾。

有读者曾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

新电脑这么贵,现在买不带Touch Bar 的MacBook Pro 还划算吗?

其实我认为,如果你现在就要用电脑的话,放心买吧,够用的了。反之,如果需求没有这么急,其实稍等多两个月,看苹果会不会在秋季发表会上更新设备也无妨。

就目前而言,入手不带Touch Bar 的MacBook Pro 其实在本质上是没有存在吃不吃亏的,因为现在能够同时兼顾有限预算和综合性能的苹果电脑,也就只有它一款。

虽然规格条件上,旧款并没有新款那么优秀,但它能帮你省下4000 元的预算,用着也和新款差不多,其实对于规格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讲,这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若是在这篇文章发表前就已经入手了不带Touch Bar 的MacBook Pro,那也不必惆怅。毕竟按照苹果这次更新的规律,9 月大概也就只是会更新处理器、键盘和萤幕三方面的硬体而已,如果你对硬体要求不是那么严苛,2017 款其实已经足够应付日常使用。

更何况,外观上也看不出有明显差别。

规格怎么选?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还是要看自身对电脑的使用需求,账面数据只不过是一个参考。

只谈新电脑的话,57,900 元的2018 款MacBook Pro 其实已经完全能帮你应付日常工作中的文字/ 图片处理、简单的影片后期、流媒体播放、网页浏览等工作了,无需过分担心性能问题,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SSD 容量就好。

不过,尽管升级后的MacBook Pro 13 能应付到我们日常的大部分需求,但它所配备的毕竟也只是Iris Plus Graphics 655 核显而不是独显,内存格式也依然为LPDDR3 而不是15 英寸款所用的DDR 4。

因此,对于要制作大型图像、影片后期,同时不考虑后期入手eGPU 的用户,带AMD Radeon Pro 560X 独显的15 英寸的MacBook Pro 才是体验最佳的选择了。

正在用旧款MacBook Pro,可以升吗?

如果是刚好打算换电脑,那就换吧。

对于新MacBook Pro 那14188 元起的定价,那句「买吧,不贵」我是真的说不出口,因为无论是商务本抑或是游戏本,这个价位比新MacBook Pro 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有不少。

所以,手持2016 款以及更早款MacBook Pro 的用户可以酌情考虑升级。而如果你是一名2017 款MacBook Pro 的用户,同时也对键盘手感和硬体规格没有刚性要求,那么2018 款的升级必要性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如果你的确有足够的预算去购置这台新电脑,那么它的表现也肯定会比旧款要更出色,不会让你失望。